莫達明-莫老師在國有大行先后從事/分管外匯、信貸、對公存款、結算與現金管理、對公理財、政府機構、資管、同業、托管、養老金、貴金屬、電子銀行、產品創新等專業,同時深度涉足證券和基金業,是極少數具備金融全鏈條產品體系整合和創新能力的資深專家。 老師在銀行-證券-基金-期貨多個金融板塊擁有豐富的營銷實戰與管理經驗,對金融底層邏輯、發展方向、經營管理等有深刻的理解。善于從客戶視角、銀行經營、個人職業規劃等多維度引領和指導分支機構和從業人員開展市場營銷和經營管理工作,以“最具效率/最佳投入產出比”的方式取得經營成果。 01-對公存款業務位列首位 ◆ 在國有大行分管對公存款業務期間,牽頭開展全行對公私聯動架構搭建、運行機制建立、全過程評估考核、客戶經理隊伍建設等方面工作,對公存款/機構存款余額及增量每年均保持當地市場份額首位,特別是機構存款,是全省僅有的兩家排名第1的地市級分行,每年受到省行的特別嘉獎。 02-信貸業務0不良貸款率 ◆ 老師在從事/分管信貸、投行、資管業務期間,對中小微企業信貸營銷和風險把控有獨到的方法和模式,用信貸基本邏輯和核心授信理念引領信貸隊伍在實戰中成長。在銀行信貸任職管理期間,每年均超額完成中小企業貸款任務,且所有經手的信貸業務不良貸款率為0。 03-同業業務廣聯渠道資源 ◆ 老師分管同業業務期間,與銀行、券商、公募、私募、信托、小貸、融資租賃、擔保等同行業界保持密切聯動,擁有省級頂級教育、醫療機構、高端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籌劃、旅游定制機構的渠道資源,能協助銀行機構一站式滿足企業主在“企業-個人-家庭”全方位的服務需求。 04-貴金屬業務高踞第一 ◆ 老師在工商銀行分管貴金屬業務期間,善于把握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以超強的統籌組織能力,帶領江門分行貴金屬交易類業務高踞全國二級分行第1名,交易額是珠三角5行(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之總和,階段性超越廣州分行,成為全國系統內知名的“名片工程”,時任總行王敬東副行長率隊親臨分行表彰并向全國推廣。
銀行業急劇內卷和同質化競爭白熱化的大環境下,“突圍”、“破局”、“二次創業”成為行業關鍵詞,疊加降息大周期的持續,房地產和地方平臺融資的降溫,銀行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如何降本增效是銀行各級機構繞不開的一道課題。 步入人工智能時代的銀行業,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渠道為中心,再到以客戶為中心是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過去銀行“鋪網點、鋪人員”的競爭模式正悄悄發生改變,如果銀行還想著提供相似的渠道、產品、服務進行同質化競爭,恐怕很難再獲得優質的客戶資源。在新客戶獲取成本變高的情況下,銀行就需要轉向對存量客戶進行挖掘和精細化運營,從而提升客戶價值。 公私聯動的深層解讀:公私聯動,通常的解讀是銀行內部公司部門和零售部門的聯合,期待實現1+1>2的效果,目標是把更多產品賣給優質客戶,從而提高產品的覆蓋率和中收。而深層的公私聯動,即既要滿足企業層面的金融需求,還要滿足企業主個人及家庭的各種需求(并不限于金融)。 公私聯動的現狀和痛點:核心客戶、信貸客戶公私聯動效果尚可,但占客戶90%以上的非授信客戶(以下統稱“無貸客戶”)處于放羊狀態,形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在目前銀行總-分-支條線管理的框架內,存在“公司條線沒時間管,零售條線不想管,運營條線管不了”的現象,也缺乏聯動營銷的土壤、組織機構和考核機制。 本課程可為銀行帶來公私聯動的革新和思路的優化,包括在公私聯動組織架構的搭建,聯動營銷的職責分工,產品方案的設計,激勵機制的建立,差異化服務的實現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參考。通過公私聯動營銷,可有效提高銀行人均、網均、行均產能,提升金融產品對優質客戶群體的覆蓋率,提升客戶的黏度和忠誠度,提升銀行的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
授課對象:銀行對公/個金條線的管理人員,支行、網點負責人、對公客戶經理、零售客戶經理等
課程背景: 過去的20年里,伴隨著我國經濟和國力的騰飛,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部門,銀行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迎來了其高速發展的紅利期。但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帶來,銀行過往“撒豆成兵”的擴張模式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人員眾多、網點優勢猶如昨日黃花,反倒成了包袱和劣勢,于是降薪裁員、網點撤并、甚至“反向討薪”成了這些年里銀行人討論的熱點。 對公客戶經理崗位,隨著最近一部銀行主題劇《城中之城》的熱播,儼然又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金飯碗”。誠然,對公客戶經理一直在銀行體系里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業務水平高”、“營銷能力強”、“晉升通道寬”是崗位的標簽。而在實踐中,確實有大量的支行、分行行長就來自于我們的對公客戶經理隊伍,對公客戶經理是銀行業當中不折不扣的嫡系部隊和“王牌軍”。 在行業內卷和同質化競爭的環境里,銀行和客戶經理都面臨著指標眾多、考核壓力大、內心焦慮迷茫的問題,提升技能,掌握方法、認清方向有助于我們進行“破局”和“二次創業”,提升銀行的業績,拓寬個人的職業生涯。 達爾文曾經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一個客戶經理,想要獲得高人一等的業績,想要獲得豐厚的收入,想要快人一步得到晉升的機會,秘訣之一就是提高營銷技巧。概而論之,對公客戶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以下三個方面:學習力、行動力和溝通力。接下來的分享與討論也將圍繞“三種能力”展開。
授課對象:銀行對公客戶經理,支行行長、網點負責人
課程背景: 2001年,以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標志,中國經濟正式步入了發展快車道,銀行是國民經濟的“國之重器”,也迎來了其持續高速發展的階段。中國特色的城鄉二元機構,貨幣的“大放水”,為銀行營造了巨大的存貸差空間,帶動了銀行規模和利潤的倍增效應。但古語有云,“每逢潮漲水漸來,視而不見伸人外”,如日中天的銀行業在2019年與中國經濟一同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銀行業漫長的紅利期似乎在一夜之間戛然而止。過去的4年,銀行業在轉型求生,裁員減薪、網點撤并、甚至“反向討薪”的消息不斷,銀行人內心的焦慮和惶恐也躍然臉上。 現狀和痛點:支行是商業銀行最基層的經營實體,承接了銀行所有的發展任務和考核指標,作為銀行員工隊伍中的中堅力量,支行行長具有雙重角色,即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首要職責是帶好團隊,統籌兼顧柜面服務、風控管理、業務營銷等各項管理工作;同時,支行行長也是客戶經理,直面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身先士卒沖在營銷的最前線。他們華麗的身影背后,往往有著不為常人所知的艱辛付出和精神壓力。作為一名支行行長,您是否常常感到迷茫和焦慮: 逐年倍增的任務就如逆水行舟,何時才是個盡頭? 獲客能力減弱,時常有資源枯竭的焦慮。 考核指標眾多,同業競爭白熱化,快餐文化盛行。 經營缺乏活力,激勵機制弱化,員工躺平心態。 發展方向缺失,內耗占據大量時間和精力,時常有無力感。 本課程的重點不在于基礎得營銷技巧和市場開發方面,而更多站在一個“經營管理者”的角度,幫助支行行長化繁為簡、高度聚焦地處理好“業務-人員-考核”三者的關系,直達目標地取得理想的業績考核排名,贏得暢通的晉升機會,獲得良好的職業成就感。
授課對象:銀行支行行長、網點負責人
對公營銷管理實戰專家
擅長領域:公私聯動營銷、行長能力提升、對公客戶經理技能提升、對公拓戶營銷、存貸款一體化營銷、機構客戶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