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投資屬性弱化、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和居民理財意識覺醒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進下,家庭資產結構調整、增配金融產品是大勢所趨,財富管理業務的需求將不斷增長。政策監管進一步完善,伴隨著“資管新規”自身的不斷完善以及針對六大類財富管理機構的配套細則相繼出臺,我國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的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那么對于在中國占有相當大比例,且持續增長的中產家庭,財富管理就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同時,這個龐大的客群,也是所有財富管理機構的必爭之地,是否掌握一套從理念到落地的全流程營銷方法,將決定各家所能占據的市場份額。
重新理解新時代下財富管理的價值、意義、使命,并知曉在財富管理過程中客戶普遍存在的誤區,以及如何從這些異議中尋找到業務突破的缺口。 ●詳析了解高產家庭的客戶畫像概念和定位,并從客群畫像、資產配置痛點、現狀與需求,充分掌握營銷如何切人,并掌握如何對高產家庭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方案的設計; ● 通過對高產家庭客群的性格分類,掌握不同性格特征的客戶的溝通技巧與銷售策略,并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與演練,全面掌握分析框架、工具運用、溝通技巧,真正有效的重塑高產客群的營銷流程與模式,有效且持續的提升對這個龐大客群的經營成果。
第一講:新時代之下的財富管理 一、背景解讀 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2. 中國居民財富居全球第二,增速領先美日,戶均資產達134.4萬元 3. 2024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278萬億元,2020-2024年復合增速為7% 4. 家庭資產結構調整、增配金融產品是大勢所趨,財富管理業務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5. 六大類財富管理機構的配套細則相繼出臺,財富管理業務的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二、新時代下的財富管理 1. 財富的3個階段 1)財富創造 2)財富保有 3)財富傳承 2. 財富管理的2種定義 1)《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從業規范》中財富管理的定義 2)新時代下財富管理的4個釋義 a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周期 ——教育期、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 b在財富的創造、保有和傳承過程中通過一系列金融與非金融的規劃與服務 ——保險規劃、資產配置、退休規劃、法律風險規劃、稅務規劃、不同產投資規劃、收藏品規劃、家族財富傳承 c構建個人、家庭、家族與企業的系統性安排 d實現財富創造、保護、傳承、再創造的良性循環 財富公式:財富=(收入-支出)+(資產-負債) 總結:財富管理核心是規劃與服務,目的是實現財富創造、保護、傳承、再創造的良性循環 三、財富管理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資產管理就是財富管理 1)物本位:資產管理的中心是資產 2)人本位:財富管理的核心是客戶 誤區二:別人買的我也買 案例:從眾心理與烏合之眾效應 誤區三:財富管理就是要高收益 案例:暴雷與股災 誤區四:資產就是用來買賣的 案例:保險配置是一個百年家族的根基 誤區五:關注當下,未來還早 案例:蘇州某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的樓起樓塌 總結:我們總會犯把偏見當作經驗的錯誤,總會恐懼或逃避去做艱難而正確的事情 第二講:解讀高產家庭客戶的財富管理市場 一、高產家庭客戶畫像 高產家庭:預計未來15年,中國高產家庭規模將翻倍擴大到8-9億,使高產家庭總體人數在全社會中占比達到60%-70% 1. 高產家庭客戶基本畫像 1)年齡結構:36-55歲占比六成 2)學歷水平:大學專科以上占比七成 3)行業分布:互聯網、制造業、金融業為主 4)職業狀態:上班族占比超六成 5)婚育狀況:已婚已育站比超八成 6)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 7)家庭年收入分布:高收入水平在30-100萬之間 8)家庭可投資產規模分布:高產家庭可投資產在100萬及以上 2. 高產家庭財富管理需求旺盛 數據:2024年全球財富分布榜從60分位到95分位,人口比例最高的都是中國,增速也最快 3. 共同富裕主推高產家庭體量 1)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 2)擴大忠告等收入群體比重 3)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總結:隨著高產家庭體量與財富規模的日益增長,其財富管理需求也愈加旺盛,空間巨大。 二、高產家庭資產配置痛點 1. 外部環境惡化 1)經濟發展降速,所有行業都受到影響,好企業和好資產日漸匱乏 2)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留給我們的除了回憶還有沉重的負債 3)股市追漲殺跌,這不是問題而是種心態,決定了誰能在股市上生存 4)資管新觀落地多年,打破剛兌已是現實,規則的改變是投資難的本因 5)降息周期是對傳統投資理念與方法最大的沖擊 2. 內部困境加劇 1)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高產家庭收入增長預期減弱 2)高產家庭擁有子女教育方面、養老負擔、醫療健康、還貸等壓力 3)大部分正處于事業打拼期,使得財富管理的時間十分有限 4)投資理財知識較為欠缺,成為制約家庭資產配置效率持續提高的重要因素 5)多元化配置能力不足,多數高產家庭資產組合低于兩種 總結:外部環境錯綜復雜,高產家庭資產配置困惑增加;內部因素多重疊加,收支焦慮倍增,限于個人能力與精力有限很難把財富管理有效落實 三、高產家庭資產配置現狀與需求 1. 投資風險意識加入人心 ——高產家庭對金融產品收益波動的接受程度更高,風險觀念更強 2. 住房資產占比有所下滑 數據對比:住房資產占比在40%-60%區間的高產家庭占比較2020年下滑明顯 3. 保險保障意識有所提升 數據:84.28%的高產家庭保險保障水平得分為3 4. 更加重視“小家庭”保障 1)自己、配偶和孩子配置保險的比例均較2023年有所增加 2)為父母配置保險的比例下滑 5. 保險配置以重疾、醫療、意外為主 數據:持有四種保險類家庭仍不足50% 代表:高產家庭的保險配置類型仍不夠全面 6. 保障意識仍有不足 7. 保險配置困惑多,體驗不佳 8. 類固收產品收益下滑,投資滿意度低 數據:滿意度在3分及以下的高產家庭占比近九成 9. 證券投資困惑多,投資體驗不佳 1)股票投資滿意度在3分及以下的高產家庭占比高達87.99% 2)基金投資滿意度在3分及以上的高產家庭占比達88.64% 10. 理財師推薦漸成趨勢 ——接受其他機構理財師的推薦是高產家庭選擇金融產品的第二大方式 11. 對理財師的專業度要求更高 ——以專業機構/理財師為主,自身決策為輔 12. 對第三方機構及保險公司印象較好 13. 欲增配資產期限以中長期為主 總結:配置理念有所改善;配置結構不太合理;配置結果不太理想;配置需求要求更高 四、高產家庭資產配置策略 策略一:立足家庭生命周期 ——從家庭所處階段的需求出發,確立合理的家庭財富配置目標 案例:上海一位外企高管的營銷案例 策略二: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財富管理的基礎是財富保全,需首先構建家庭財富保全體系 案例:成都私營企業主的資產配置案例 策略三:確立整體配置邏輯 ——通過分散投資,優化資產配置結構 案例:上市公司股東的資產配置案例 策略四:委托專業人士和機構 ——合理設計專業化與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 案例:2020年一個家族信托架構搭建的案例 第三講:客戶分類與營銷策略解析 一、準客戶性格分類 準客戶性格分析維度:性格特征、行為特征、職業特征、語言特征 1. 主導型 1)理性務實素質高 2)有錢爽快強權派 3)大氣果斷不啰嗦 2. 表達型 1)爽快果斷愛新鮮 2)心直口快熱心腸 3)感性親和人脈廣 3. 溫和型 1)保守謹慎愛傾聽 2)和藹穩重慢熱型 3)沒事不急我都行 4. 分析型 1)仔細認真素質高 2)謹慎細致講原則 3)證據對比邏輯強 分組討論:哪些行為能為信任度加分?哪些行為會引起對方反感? 二、銷售策略解析 1. 主導型——讓其掌握決策權 重點:要尊重/要結果/要自信 2. 表達型——情感互動、認可 重點:要聆聽/要反饋/要熱情 3. 溫和型——給予時間、關注感受 重點:要鼓勵/要推進/要耐心 4. 分析型——客觀理性、事實佐證 重點:要克制/要數據/要細節 實戰案例研討: 案例1:主導型客戶張總 案例2:表達型客戶張老師 案例3:溫和型客戶張先生 案例4:分析型客戶張經理 課程總結: 1. 高產家庭客群,不僅僅是我們當下及未來的核心客群,更是國家繁榮穩定的基本盤,我沒有任何理由不重視他們,不理解他們,不研究他們,不服務于他們。 2. 作為一名專業理財師,我們的責任是讓高產家庭客戶把消耗在財富管理上的時間和精力,更多的轉移到讓家庭更美好、家人更健康、工作更順利、生活更瀟灑的事情上去,用我們的專業為高產家庭的幸福保駕護航。 3. 營銷工作本質上就是和人打交道,我們的專業性更多的體現在為客戶提供情緒價值,你越專注越純粹,你在客戶心中的份量和地位,會最終反應在你的業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