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聯系客服報價
上課方式:公開課/內訓/總裁班課程 時間上課時間:2天
授課對象:公司董事長、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質量總監、質量經理、制造總監、等中高層管理人員,其他質量管理專業
授課講師:陳新江
在中美貿易沖突下中國開啟全球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經濟雙循環,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傳統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出口型企業將注意力逐步轉向國內,使國內市場的競爭烈度迅速加劇,成為全球最殘酷的市場,客戶要求更高品質、更低價格的產品和服務。 得客戶者得天下,質量管理者需要思考質量管理的價值重新定位和模式的變革,質量管理的重心將是如何形成與競爭對手比較優勢,與消費者、客戶進行密切的互動以掌握其需求、建立信賴、忠誠的關系,提升消費者、客戶參與感、尊重感、愉悅感,使之成為公司成長的驅動要素。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大數據、AI時代,將質量管理與現代技術有效結合,提高質量競爭力,降低質量成本以增加產品成本競爭力是質量管理者的使命。陳老師十多年的企業CEO、營銷總監、質量總監、供應鏈總監的任職經歷,從更高的層面,全新的視角提出質量管理工作的變革和路徑,降低質量運營成本的同時,提高質量管理工作的價值。
● 了解互聯網及數字化條件下的質量管理創新模式 ● 掌握質量管理與企業價值創造融合的方法 ● 結合實際案例分析理解三合一體系建設 ● 解決質量管理落地執行難點的問題 ● 理解質量管理轉型的驅動因素 ● 建立質量管理系統自身的持續改進和成長機制
第一講:質量管理挑戰與變革 案例:汽車行業質量價值的變遷(福特—豐田—比亞迪) 一、質量管理發展的新階段 Q1.0時代:檢驗 Q2.0時代:統計過程控制 Q3.0時代:全面質量管理 Q4.0時代:質量策劃 Q5.0時代:質量價值管理 二、質量管理的新機遇與挑戰 1. 職能轉型:從保障到驅動 2. 新技術:互聯網、數字化、AI技術條件下的質量管理 3. 客戶需求升級 三、質量價值的變遷 1. 傳統質量管理 1)適用性質量——滿足產品功能、壽命、可靠性要求 2)過程質量管理——統計過程控制技術 2. 新質量管理 四、創新質量管理 案例:某電子科技公司質量創新——讓質量標準成為競爭圍墻 1. 意識轉變——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創造 2. 質量管理工作與新技術結合——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AI技術的融合 3. 質量管理模式的變化——管控點不斷前置 4. 質量管理工作的工作內容變化——與其它模塊的融合 5. 質量管理者技能新要求——規劃與整合、新技術應用、技術創新 第二講:質量管理價值創造 案例:某汽車制造商(中國豪車)與核心供應商的質量價值協同創造 一、環境變化 1. 消費環境變化 1)社會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2)經濟狀況對消費需求的調節 3)政策法規對消費市場的約束 2. 技術變化 1)新技術對產品特性的影響 2)技術進步對生產效率的影響 3)互聯網與大數據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二、價值變遷 1. 顧客的價值變遷 1)顧客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 2)顧客對質量的認知與期望 3)顧客參與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2. 顧客溝通方式 1)社交媒體與移動互聯網在顧客溝通中的作用 2)顧客質量反饋的時效——從即時到實時 三、新階段新需求 1. 顧客需求動態性與不確定性 2. 顧客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 3. 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第三講:質量管理與運營、風控的融合 案例:某汽車零部件集團的三合一體系建設項目 一、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在實際運行中的問題 1. 習慣思維與標準的反差:腦袋向左,腳步向右 2. 管理方式與貫標脫節:腳在門內,頭在門外 3. 管理層的認知落差:我不參與,但要結果 4. 忽視質量成本管理:小錢,不在乎 5. 虛化的管理評審、內審:管理者代表搞定 6. 缺乏自我糾偏機制:體系無用,標準無用 二、運營管理體系 1. 戰略規劃與目標管理 2. 組織結構與職能建設 3. 流程規范與標準化 4. 資源策劃與管理 5. 組織績效管理 6. 組織改進與創新 三、風險管理體系 1. 戰略風險 2. 財務風險 3. 運營風險 4. 法律與合規風險 5. 技術和信息安全風險 6. 聲譽風險 四、三體系融合 1. 建立協同工作組織 2. 明確目標和方向 3. 體系診斷與評估 4. 流程重構與整合 5. 制定三合一管理手冊 6. 培訓與運行 7. 建立協同的監督和評估機制 8. 持續改進與優化 第四講:五大手冊——結構化、系統化、數據化質量管理 一、五大手冊在非汽車行業的應用 案例:某上市公司五大手冊導入應用(一個PPT,拿下全球頂級客戶) 二、產品質量策劃(APQP) 1. 計劃階段(Plan):確定項目范圍、目標、資源、時間表和預算、設計任務書 2. 設計階段(Design):產品設計、可行性分析、風險評估 3. 開發階段(Develop):產品試制和驗證 4. 生產階段(Produce):過程確認、能力評估、過程控制計劃和操作指導書 5. 評估階段(Evaluate):對新產品或服務進行性能評估 三、生產件批準(PPAP) 1. 供應商自我評估:生產過程進行自評 2. 初樣制造:制造初樣,測試和驗證 3. 生產過程確認:制定過程控制計劃、操作指導書和控制圖 4. 批量生產:對產品進行抽樣檢驗驗證生產過程 5. 文件包提交: 1)供應商自我評估報告 2)初樣測試報告 3)生產過程確認文件 4)批量生產抽樣檢驗報告 5)其他客戶要求的文件,如材料證明、測量系統分析報告等 6. 客戶審核:是否批準供應商的過程 7. 批準和反饋 四、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1. 定義范圍:明確FMEA的對象、邊界 2. 組建團隊:多學科、跨職能團隊 3. 收集信息:設計圖紙、工藝流程、以往的故障數據等 4. 識別潛在的故障模式:產品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5. 分析故障的影響:評估每種故障模式對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的影響 6. 評估故障的嚴重性(S) 7. 評估故障的發生概率(O) 8. 評估故障的檢測難度(D) 9. 計算風險優先級數(RPN)。 10. 確定改進措施 11. 實施改進 12. 記錄和文檔 五、統計過程控制(SPC) 1. 選擇控制對象:確定監控的過程參數或產品特性 2. 制定控制計劃:數據收集的頻率、樣本大小、控制圖的類型等 3. 收集數據:按照控制計劃收集數據 4. 計算控制界限:計算控制圖的控制界限 5. 繪制控制圖:繪制控制圖 6. 分析控制圖:分析數據 7. 采取糾正措施 8. 驗證改進效果 9. 持續監控 六、測量系統分析(MSA) 1. 確定評價對象 2. 制定評價計劃 3. 收集數據 4. 計算指標 5. 分析和評價結果 6. 采取改進措施 7. 驗證改進效果 8. 記錄和文檔果 第五章 質量文化建設 案例:某汽車零部件集團的質量文化案例 一、質量文化的組成要素 1. 質量價值觀 2. 質量方針 3. 質量目標 4. 質量意識 5. 質量責任和參與 6. 質量改進 7. 溝通和反饋 8. 質量 9. 領導力和示范 二、質量文化建設的過程和方法 1. 領導層的承諾和支持。 2. 制定質量方針和目標 3.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4. 培訓和教育 5. 全員參與 6. 溝通和反饋 7. 質量改進 8. 激勵和獎勵機制 9. 客戶和供應商的整合 10. 持續監督和評估 11. 文化強化 課程小結